四川大决策投顾 摘要:制冷剂供给端受到配额政策约束,在家电以旧换新、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下,空调等终端需求有望稳中有增,制冷剂有望维持供需偏紧格局,价格有望保持高位运行。
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、冷媒、雪种,是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。工作原理为利用制冷剂的相变来传递热量,即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时吸热,在冷凝器中凝结时放热。制冷剂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冰箱、空调等领域。
第一代制冷剂:氯氟烃类(CFCs),如CFC-11(R11)、CFC-12(R12),因破坏臭氧层已被淘汰。
第二代制冷剂:氢氯氟烃(HCFCs),如HCFC-22(R22),对臭氧层破坏较小,但仍具有较高GWP值,正逐步被淘汰。
第三代制冷剂:氢氟烃(HFCs),如HFC-32(R32)、HFC-134a(R134a)、HFC-125(R125),对臭氧层无破坏,但GWP值较高,目前是中国市场的主流制冷剂,但根据《基加利修正案》的要求,也将逐步削减。
第四代制冷剂:氢氟烯烃(HFOs),如R1234yf、R1234ze,ODP值为0,GWP值较低,是未来的发展趋势,但目前专利权主要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,成本比较高,应用尚不广泛。
根据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,我国二代氟制冷剂作为非原料的产量和消费量于 2013年被冻结,并于 2015 年开始削减,2030 年削减量为 97.5%,2040 年后则完全淘汰。根据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基加利修正案规定:发达国家应在其 2011 年至 2013 年HFCs 使用量平均值基础上,自 2019 年起削减 HFCs 的生产和消费,到 2036 年后将HFCs 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 15%以内;发展中国家应在其 2020 年至 2022 年 HFCs 生产量和使用量平均值基础上,再分别加上 HCFCs 生产和使用基线 年冻结 HFCs 的生产和消费于基准值,自 2029 年开始削减,到 2045 年后减至其基准值 20%以内。
受限于专利问题,我国暂处于四代氟制冷剂发展的初期,且四代制冷剂的成本和价格高企,预计未来较长时间内,三代制冷剂都将是市场主流。
制冷剂大多数都用在空调、汽车、冰箱中,其中 21 年我国制冷剂下游中空调占比约 78%、冰箱占比约 16%、汽车占比约6%。从制冷剂主力下游空调来看,空调需求与地产竣工端增速高度相关,但由于国内空调是与全球地产增速挂钩,因此其需求韧性较强。对于空调及冰箱行业,国内产能供应全球。根据产业在线 年中国空调、冰箱冷柜在全球的产量占比分别为 89%、59%,因此无论是制冷剂的直接出口还是间接出口,其需求均与全球市场挂钩。虽然当前国内地产竣工面积同比下行趋势渐显,但是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地产繁荣,也将对国内空调产量提供增量需求。
我国制冷剂需求将由 2023 年的 46.09 万吨增长至 2027 年的 53.09万吨,年复合增长率为 4%,增量大多数来源于于家用空调和汽车空调。
2024 年是三代制冷剂实施配额管理的第一年,以 R32、R134a 为代表的三代制冷剂自 24 年年初开始,价格中枢显著抬升。
2025年3 月二季度长协价格逐渐落实,相比一季度长协价格大大上涨约 6000 元/吨。据氟务在线,临近月末,制冷剂二季度长协订单出台,市场大面积上涨。“金三银四”需求旺季且外贸市场行情报价提升,最新二季度制冷剂长协定价 R32 承兑价格 46600 元/吨(较一季度定价上调 6000 元/吨,环比增加 14.77%),R410a 承兑价格 47600 元/吨(较一季度定价上调 6000 元/吨,环比增加14.42%)。
制冷剂供给端受到配额政策约束,在家电以旧换新、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下,空调等终端需求有望稳中有增,制冷剂有望维持供需偏紧格局,价格有望保持高位运行。
1.2025-3-14上海证券——制冷剂行业上行周期已至,氟化工龙头扬帆起航
2.2024-3-7国联证券——萤石价值中枢提升,制冷剂开启景气周期 3.2024-6-28华创证券——氟化工龙头领航,制冷剂强景气启动
(分享的内容旨在为您梳理投资方向及参考学习,不构成投资建议,不作为买卖依据,您应当基于审慎原则自行参考,据此操作风险自担!)